山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太原成功举办
10月2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太原召开。副省长林红玉出席大会并致辞,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副主席闫晨曦作工作部署。会议由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张峻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省外委员,省有关部门、高校、企业的委员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大会。
副省长林红玉致辞
林红玉副省长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决策咨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省政府决策咨询委成立以来,不断加强理论建设,提升智库能力和水平,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并举并重,对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极富理论性、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阐释,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智囊团、思想库。当前,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他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围绕国家赋予的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使命任务,深化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谋全局、谋大事提供决策参考,多献务实之策,多谋长远之计,共同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篇章。
林红玉副省长为省政府决策咨询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闫晨曦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省政府决策询委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特聘委员谢克昌院士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特聘委员何满潮院士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特聘委员赵阳升院士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国强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项安波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中心主任李超波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牛智川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中央网信办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国际治理研究所所长江洋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北京大学商业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苗晋平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周文辉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为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长欣颁发聘书
林红玉副省长向新一届山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特聘委员、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闫晨曦作工作部署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副主席闫晨曦代表新一届决策咨询委员会讲话。他指出,新一届决策咨询委员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主动担当谋全局、改革创新树品牌,全面提升决策咨询工作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要围绕重大使命任务开展研究咨询,做好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的“最强大脑”;前瞻谋划“十五五”前期工作,提升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畅通决策建议报送渠道,推动委员专家金点子转化落地;积极发挥委员专家作用,广泛汇聚助推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他强调,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要对标先进,练好内功,全力以赴做好咨讯服务、调研服务、研讨服务、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当好各位委员专家的后勤部、联络部、保障部。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院(中心)党组书记、院长张峻汇报咨询委换届筹备工作情况并介绍了新一届委员会组成情况。会议原则通过了《山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章程(草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中国科学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赵阳升3位特聘委员和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等6位委员从专业领域出发,结合山西发展实际,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先后作主旨发言。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特聘委员谢克昌院士作主旨发言
谢克昌院士强调,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他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能源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型能源体系的新内涵,即“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协同、智能普惠”。“安全高效”即要在全面提升和确保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强化安全可靠的替代性,不断增强能源供应的可获得性、可持续性、经济性,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清洁低碳”就是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全过程,加强对大气、水造成的物料排放的控制,在此基础上以节能提效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多元协同”就是着眼于未来能源的解决方案,开发新能源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多元化的能源开发利用的场景,统筹能源开发和传输利用的协同,最终实现与分布式的系统协同,区域能源的协同;“智能普惠”就是要以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为突破口,推广能源系统“云大物移智链边”等信息技术的全面集成,实现能源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能源价格负担得起,大规模能源供给可持续,普遍获得高质量能源服务为目标,构建节能高效、经济成本合理、用能公平均衡的普惠能源体系。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特聘委员何满潮院士作主旨发言
何满潮院士指出,山西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的重要指示。山西的发展绕不开煤炭,目前煤炭开采采出率不高,且巷道掘进中面临巷道太多、空顶作业、局部通风三大风险,必须通过技术革命加以改变提升。以煤炭顶板灾害为例,他建议,煤炭开采方法要从“121工法”向“110工法”全面施行过渡,最终实现“智能化煤气同采N00工法”“无煤柱、无掘进、无人化”的“三无”开采。要通过能源技术革命将“黑色能源”转化为“绿色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努力完成能源革命的使命。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特聘委员赵阳升院士作主旨发言
赵阳升院士表明,山西要做好煤的这一篇大文章,是较长时间内山西的战略任务。建议在做好煤炭智能开采的同时,推进煤炭机电装备发展。同时他建议,利用好煤炭这一高碳资源,产学研各方要紧盯“低碳零碳”战略目标,大力推动煤化工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提升“煤制氢”市场竞争力,围绕“煤制氢”“氨氢融合”等绿色技术攻坚发力,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作主旨发言
李雪松所长认为,当前,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既面临能源科技革命和信息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同时还面临煤炭占比仍然较高,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支撑存在不少短板,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平台能级有待培育和壮大等多方面挑战。他建议,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抢抓新能源这样一个战略机遇,坚持先立后破,久久为功,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作主旨发言
刘元春校长指出,从全国来讲,正处于一个强国建设、大国崛起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就山西而言,这个关键凸显更为明显。他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科技突破、产业升级、格局突围的关键期,就产业谈产业,一定是死路一条,特别是对山西这样的资源大省而言,如何在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最重要的就是围绕人才、教育、科技进行一体化布局。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国强作主旨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李国强认为,塑造山西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山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山西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地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化,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山西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项安波作主旨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项安波在发言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扎实的微观主体基础,应巩固提升这几年山西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果,坚持以企业感受度为首要评价标准,深化简政放权,强化放管并重,优化服务体系。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中心主任李超波作主旨发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李超波建议,借鉴沈阳模式、长沙模式,把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产业引进来,加强省属高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建设,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模型等与中国科学院或研究机构共建研究所,夯实人才、研究平台基础,提升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牛智川作主旨发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牛智川认为,科技转化特别是半导体芯片实现生产力的持续投入必不可少。半导体项目多次在山西落地的实践充分说明:政府支持和市场资金支持不可或缺,前期给予一次性支持力度尤为重要。针对制约半导体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设备、资金等瓶颈问题,他建议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争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川、陕西、浙江、甘肃、山东、河南等省份决策咨询委员会纷纷发来贺信,表示将继续深化交流,务实合作,携手谱写发展新篇章。
会后,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说明:嘉宾发言摘要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文:谢景如、吉蕴锐、秦书婷/图:报刊社、谢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