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 梁正华: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 谱写能源革命新篇章

时间:2024-11-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以战略思维、全球视野、为民情怀,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赋予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重大使命。山西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发展路子,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突出成效。展望未来,山西将立足比较优势,以“双碳”目标为牵引,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打造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能源革命山西新篇章。

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揭示了全球能源发展大势,阐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必须深入学习、全面把握。

能源安全新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战略指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优先领域。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近年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应当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在能源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考量,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毫不松懈地持续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安全新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根本遵循。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发展实现一系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结构更绿、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治理基础更牢。“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火电,能源供给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新能源发电技术世界领先,智能微电网正在推动“源网荷储”融合发展。事实雄辩地证明,必须始终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持之以恒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培育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能源安全新战略是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局和局部、供给和需求、政府和市场,以全新能源观引领能源发展变革,为山西推进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之大者,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展现山西担当,同时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最大限度发挥政策集成和叠加放大效应,切实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开放合作能力,努力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改革发展新格局,为全国加快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践行使命担当,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成效突出

山西紧抓新一轮能源转型和技术变革机遇,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加快构建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推动形成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深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努力提升能源合作层次,能源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持续深化能源供给革命,能源生产向多元绿色转变。近年来,山西统筹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煤炭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加快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煤矿加快步入智能时代,在全国率先实施智能化煤矿地方标准,建成全国首个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煤炭生产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50%以上的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接近82%。2023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13.78亿吨,煤炭产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份电煤6.2亿吨,2023年外送电量1576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二,覆盖23个省份,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服务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山西力量。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45.83%,外送绿电居全国首位。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达到145.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0%以上,较2019年增长1倍多,全省建成6个年产量10亿立方米气田,形成了完整的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体系。氢能重卡首次在中远距离实现纯商业运营,甲醇重卡奔向全国,绘制出一张千亿级的甲醇经济产业蓝图,“新能源+”的聚合效应正加快显现。

二是持续深化能源消费革命,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转变。山西始终注重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出台我国首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工作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十四五”前三年,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降幅居全国前列。全省首批创建8个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涵盖煤炭、焦化、钢铁等重点产业领域。全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累计完成改造6303万千瓦,现役煤电机组全部达到燃气级排放标准。积极推动钢铁、有色、焦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全省在产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96%。加速推进绿色制造,建成1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低碳理念深入百姓生活。“十四五”以来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36万台,11个市建成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全省城镇新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城乡清洁取暖覆盖率超过90%,运城市庄上村成为首个“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建成全国首个全省域碳普惠推广平台“三晋绿色生活”。

三是持续深化能源技术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新质生产力。山西以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为目标,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先进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应用示范,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突破,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获批建设,“晋创谷”创新平台稳步实施,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太原。首批认定10个煤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成97家省级以上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山西已开通全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建成全国首个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研发全球首款醇电混动汽车和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动力机车。山西正加快布局攻关一批能源领域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力争在智能化煤矿建设、煤层气开发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碳基新材料、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方面加快突破。

四是持续深化能源体制革命,能源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山西聚焦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推出一系列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举措,持续释放能源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完善能源交易市场体系,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率先在全国实现正式运行,有效激励火电、燃气机组顶峰发电,引导电力用户移峰填谷,有利于电力供需平衡,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发布我国首个主产地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成为全国炼焦价格风向标,大连商品交易所山西产业服务基地揭牌成立,全国首家焦煤期货铁路站台交割仓库落地山西。积极探索矿业权改革,建立矿业权退出机制。率先开展煤铝共采试点。煤层气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率先对煤层气矿业权出让、收益分配等作出规范,实施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采试点。绿色金融创新取得新成效,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502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12%;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为73家企业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贷款295亿元,为223家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343亿元。同时,太原、长治两个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有序推进。

五是持续深化能源合作,能源开放合作领域更加广阔。近年来,山西积极打造能源领域开放合作平台,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影响力持续提高,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科技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山西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亚开行、欧投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实施了一批绿色低碳开发示范项目。积极扩大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全省对外能源投资设立企业和机构达到17家,累计投资金额超7亿美元;2019年以来能源领域累计利用外资15亿元以上。

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 发挥好能源革命示范引领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将持之以恒坚决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推动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转变,锻造能源新质生产力,不断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西智慧、山西力量。

一是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要进一步加快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煤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率先打造国家氢能高地,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有序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持续夯实山西新型能源体系基础支撑。积极建补延强光伏、风电装备、煤层气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全面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煤矿先进产能,强化电力外送能力建设,优化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持续保持高产稳产。

二是推动形成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模式。山西将稳步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以更大力度推动用能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1+X”政策体系,科学控制重点领域碳排放,逐步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实行用能预算化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加快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明显下降的同时,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三是全面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能源科技基础研究,围绕煤电降耗、煤气化降本、碳基新材料研发、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各研发平台为支撑,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完善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提升煤基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积极打造全国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筹建碳基新材料山西省实验室,布局建设能源材料中试基地,推进能源中试熟化平台建设,开展省属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行动。

四是积极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推动“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协同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延伸煤炭产业链,推动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应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煤矿智能化改造。建设能源领域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功能和影响力,建设焦炭交易中心、煤层气交易中心。探索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推动碳普惠、公益性碳交易。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巩固拓展电力市场建设成效,建立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省域能源互联网中心,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示范,探索新能源电力直供电试点,创新循环经济园区电网运行模式,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

五是着力拓展能源开放合作共赢新局面。高质量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持续提高论坛影响力。完善包括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在内的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培育能源领域高端智库。推动共建能源科技国际合作网络、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共同开展能源科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国家的能源和绿色低碳合作。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支持能源及相关领域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建立双边、多边能源合作机制,推动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和机制对接,推动绿色贸易扩量提质。鼓励外商投资绿色低碳重点领域,打造利用外资集聚区。加强省际能源交流协作,形成协同联动发展、互惠互利共赢新格局。

〔刘晓明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正华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部部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年10月28日 第8版)